【四星级】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17155 +1 564

机构名称: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机构类型:
新型研发机构
机构星级:
四星
颁发机构: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
信用代码:
12510110MB0L93963R
机构电话:
15810916713
机构邮箱:
yinguoliang@tsinghua-eiri.org

主要服务(产品)

围绕清洁能源生产与消纳、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大规模储能与氢能利用、能源战略与市场机制四大研究方向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服务与咨询,检测技术研发与服务、实验服务、认证服务;能源设备、电子产品、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产品的开发、制造与销售等。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3月,由清华大学与四川省共同创建。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电机系、能动学院、水土学院、软件学院、汽车系等,致力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积极开展能源互联网的前沿研究和产业培育。作为清华大学、四川省、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华盛顿州在“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建设领域开展“2+2”合作的重要技术依托、交流平台和承载单位,研究院充分吸纳国内外能源领域优秀人才,开展能源互联网核心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建设能源互联网新型业态的人才汇聚平台、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发展高地。

    暂未上传视频!

    承担政府项目/支持(近三年)

    2019-2021年研究院共计承担纵向项目66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19项、省部级科技项目40项、市区级科技项目7项,累计纵向项目合同金额超过3600万元。2019年研究院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累计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2020年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港澳合作类项目“基于直流配电的净零能耗建筑综合能源管控与能效提升技术研究”,实现研究院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零的突破;2021年,经过长期筹划和基础研发工作,研究院牵头获得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十万吨级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示范工程”1项,国拨科技项目经费4000万元。研究院高水平纵向项目显著提升了成都科学城科技创新能级。

    核心服务(产品)所获奖项

    研究院累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8项,“多约束条件下的电网安全分析与运行优化理论”等2项成果由研究院牵头完成。2021年研究院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进步单位奖1项。近三年来,省校合作机构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研究院获奖6项,包括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是川内省校合作机构中获奖等级最高、获奖数量最多、获奖类别最多的单位,科研能力获得充分肯定,创新成果优势凸显。

    暂未填写!

    人才优势:研究院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在清华大学先进、前沿的人才管理实践经验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国内外知名新型研发机构人才管理机制体制,结合新型研发机构特点,构建了一套特色、专业、科学的人才管理体系,努力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过得美”的优越环境,扎实建设高层次人才汇聚与培养平台。截止2021年12月底,研究院共汇聚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382人,其中高端人才72人,占比19%;硕士以上学历人才279人,占比73%;海外人才62人,占比16%;人才队伍具有高层次、高学历、国际化的典型特色。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研究院面向全球吸引杰出科学家、精英企业家和优秀科技人才。引进高端人才28人,其中国内外顶尖人才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4人、地方级领军人才1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等其他高级人才9人。引进海外人才62名,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14个国家(地区)的49所知名高校,其中28名来自于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爱丁堡大学等世界前100名校,占比45%。在人才培育方面,研究院注重人才引育并重,着力打造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发展平台,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都市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成都市企业人才工作站。截止2021年底,研究院共自主培养高端人才61名,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3名、地方级领军人才33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等其他高级人才25名。研究院自主培养3名人才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且第一位入选者帮助天府新区实现了国家级人才自主培养零的突破;自主培养21名人才入选四川省青城计划、峨眉计划,入选人才总数居四川省校合作机构之首。 

    创新平台优势:研究院积极导入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平台资源,通过自主建设、校地院共建、产学研协同等方式,构建覆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多层次立体平台建设体系,初步建成具有显著影响力的高能级能源互联网创新平台。在机构建设上,研究院充分发挥清华大学派出院体制机制优势,依托电机系、能动学院、水土学院、软件学院、汽车系等能源互联网相关院系,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研发团队,为研究院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院累计建立各类创新研发团队(研究所)44个,专业覆盖电气、热能、材料、信息、水利等多个学科,形成了一支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的研发队伍,逐步形成以清华技术为主体、校友技术为支撑、外部技术为补充的研发团队结构。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研究院以打造具有显著影响力的高能级能源互联网实验研究平台为目标,面向我国能源低碳转型关键研究方向以及区域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需求,规划场地5000余平米,投入资金近1亿元,先后开展8个标准化实验室规划的建设工作。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落户成都科学城,助推研究院成为西部(成都)科学城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持单位;打造西部首个能源互联网行业CNAS认可实验室,成为四川省校合作首个自主培养的CNAS专业检测分析机构,成为天府新区创新平台示范高地以及成都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的核心支撑单位。

    校院企地协同创新活动、平台、机制优势:研究院充分发挥作为校地共建平台的优势,积极整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资源,结合地方政府、企业各类需求,广泛联合能源电力行业资源,打造新型研发机构的校院企地协同创新机制,搭建多元创新平台,积极举办各类创新活动50余次,营造产学研协同和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氛围。研究院构建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协同创新机制,与天府新区共建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中心,着力打造EXCEL加速营项目,同时联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电机系,打造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产业领军计划。此外,研究院还搭建了搭建产教融合的人才教育培养平台、优质产业支撑平台和各类产学研协调创新平台,持续多年举办各类高规格、高影响力的校院企地协同创新活动,例如清华大学-四川省科技成果对接会、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峰会等。

    暂未填写!

010-6880947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kjfwpj@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